1. 首页>>艺术评论

张有乾专访| 把美术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

202405201952231482668238.jpg

美术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

张有乾

民族复兴的美术力量


  笔名有乾。国家高级美术师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。曾就职于德宏州艺术馆,任德宏州美术协会副主席。1982年晋京深造,聆教于叶浅予、董寿平、李苦禅先生。先后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李魁正导师的中国画硕士研究生班,北京画院石齐现代中国画,王明明高级创作班。现为中国国礼中心特聘画家。数件作品作为国礼赠送国际友人,多幅作品被有识之士收藏。

  2018年9月,受邀赴欧参加法中文化中心在巴黎举办的“水墨中国--2018中欧水墨名家邀请展”。2018年11月,由云南省委宣传部主办,在云南文学艺术馆展出《一带一路--南方丝绸之路经典人文风情绘画》120米长卷。2019年6月,受邀赴日本参加“友爱和平--中日书画名家艺术交流展”。作品多次参加文化部、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全国美展。作品入编多部专业画册,并发表于《美术》《国画家》《当代艺术研究》《中华艺术家》《美术报》等杂志报刊,先后出版发行多种个人专集。

202405201952231581264941.jpg

202405201952242056526133.jpg

2024052019522490328754.jpg

202405201952251802694827.jpg

20240520195225547972146.jpg

202405201952251560689292.jpg

202405201952261622232638.jpg

20240520195226408947526.jpg

20240520195226851287077.jpg


清新秀丽 自在雅致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 ——浅析张有乾工笔花鸟画的特色

  历代名作唐宋时代,正规的绘画基本是都是工笔画。千年以来,工笔花鸟画作为中国绘画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,精品在海内外博物馆中留存甚多。这些艺术瑰宝也是中华民族辉煌历史的时代见证,这些作品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,值得后人一一敬仰。工笔花鸟画发展到当代,通过对传统的继承、外来艺术影响、民间艺术精华及当代审美需求等因素的融合,呈现出多元化态势,有重彩、有淡彩,有没骨等视觉表现形式,本文即是以画家张有乾为个案研究,从其作品的传统性、时代性、写意性三个方面浅析其工笔花鸟画的特色。

  一,传统性

  中国花鸟画传统多为以线勾勒,然后赋彩,而没骨花鸟画则是直接以色块晕染成形,直接打破了先用线条勾勒的传统,当然对画者的造型能力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。张有乾出生于云南德宏,从小习画。1982年后陆续进京深造,三十余年以来得叶浅予、董寿年、李苦禅、石齐、李魁正、王明明、日本画家上村淳等诸位先生之指点,同时也授受了传统的训练,勤劳创作,在工笔花鸟画领域硕果累累,深受好评。其有扎实的笔墨和色彩功底,亦有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写生能力,所以在创作上更游刃有余。早期工笔人物、花卉皆线条秀美,当下选择了没骨技法作为花鸟画的造型方式,没骨技法以面造型,其中更多了肌理变化。无论是线描、还是没骨技法,皆为传统的技法,张有乾娴熟的运用了这两种技法,古今融合,形成了自己清新秀丽的工笔花鸟画特色。

  二,时代性

  如众多的画家走进西双版纳感受热带雨林的风光不同,张有乾从小就在云南成长,目之

  所及皆为郁郁葱葱的丛林,行之于笔下,如同记录身边的生活,处处充满生活的气息,如其笔下的《火凤凰》,这种金莲在南方、北方可谓是少之又少。其早期的作品《圣山》、《世纪门》多为描绘人的精神面貌,亦是展现了自己对于未来生活的向往,其当下创作的花鸟画《清音》、《古道无声》则是有了更高精神追求,其中蕴含了石涛山水画之中“画尽人间无有之境”的时代思考。在创作之中,其应用了做底、岩彩等新技法,往往二三种色系融合在一起,使画面清新而不艳俗,可谓略施粉黛即光彩照人。

  三,写意性

  工笔画的写意性,这是最近几年大家美术界常讨论的一个话题,工笔画不仅仅是写实,

  更需要实中有虚,虚实相间,更具有情趣之美。张有乾从早期的成名作《圣山》,到近期的《秋声颂夏魂》《花语》,一直延续了这种写意性的探索。所谓实则虚之,虚则实之,从辩证法的角度可以看到工笔画的写意性与写实性可以互为表里,但认识和探索皆需要胆略和时间,这也显现了张有乾对于美术事业的真诚。有自己的艺术思考,不为市场所惑,坚持走自己的发展路径。

  当代工笔花鸟画受西画的装饰性的影响甚大,工笔花鸟画如何保持传统性,又能在时代性的探索之中有个人面貌,张有乾在工笔花鸟画领域的探索是一个非常好的例证。其无疑是找到了传统文化与当代人审美情趣的结合点,画面色彩清新,格调高雅,其人及其作品皆值得美术界、藏家持续关注。


20240520195226269261616.jpg

【免责声明】:凡注明 “中国美术大观网” 字样的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,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“中国美术大观网” 水印,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“中国美术大观网”;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中国美术大观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作品内容的实质真实性负责,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。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,请投诉至邮箱zgmsdg@126.com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zgmsdg.com/opinion/233.html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微信号:13264338383

工作日: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